您 好,欢迎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官方网站!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阅读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14-12-10 | 人气: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培养的质量,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我院从本学年开始民硕及预科“学生阅读活动”,并给出了《学生必读书目及阅读文献推荐目录》。为配合此项活动,现给出学生阅读活动的实施和评价方案。

一、阅读主体

民族教育学院的阅读活动主体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和少数民族预科生,他们具有相当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够认真地实施文本的阅读及深思探究活动。

二、阅读性质

阅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具有治学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它通过有指导、有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传承经典文本,增强文化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为以后的各专业深造奠定良好基础。

三、阅读目的

阅读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惑释疑,强化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促使学生宁静致远,养成聚精会神与认真钻研的治学品格。让学生接受文字的洗礼,更新对世界感知、理解和叙述的能力,并娴熟地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成为一个好学睿智、能言善写的人。

阅读涉猎广泛的学科领域: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教育等,它摆脱网络浏览式的肤浅化、碎片化,既能见微知著,又能登高望远。选取的文本精粹而又具体地展现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它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将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确统一,培育综合性民族文化素质。

阅读把人从日常欲望化的存在中提升出来,扩展人的智慧,呵护人的德行,让人诗意地栖居大地,引导人们回到意义世界,沉思广阔的生活,叩问微妙的心灵。要把人文精神培养渗透在阅读之中,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取高尚健康的人格力量,拒绝贫乏和庸俗,塑造个体内在的优雅和卓越。

四、阅读内容

民族教育学院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阅读活动的实施,根据阅读主体的层次性和阅读材料的适应性,为学生推荐了一批必读书目及阅读文献,以实现阅读的指导性、有效性。学生可以根据学院的推荐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目标等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参见“民族教育学院学生必读书目及阅读文献推荐目录”

五、阅读要求

阅读态度:要求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根据学习和研究需要,选择明确的阅读倾向,呈现自觉和理智的阅读心理。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体验,把阅读作为一种陶冶、浸润和愉悦,乐于与人共享阅读资源,分享阅读感受,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有日常阅读的习惯,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书刊1小时以上;有读书计划的习惯,合理地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进程;有购买和借阅书刊的习惯,勤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得阅读资源;有读、思、写结合的习惯,对阅读的内容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撰写阅读笔记和评论。

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能围绕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得其主旨,取其精华;能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阅读经典作品以丰富感知,阅读学术专著以增强学理,阅读科研论文以探寻治学途径;能知行合一,以批注、摘抄、札记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阅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地摄取文字信息,能概括、提炼和总结阅读材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产生开拓性的思路和见解,能提出或解答超出阅读材料意义之外的新问题;能鉴赏和评析阅读材料的思想观点、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特点。   

读后感和评论的撰写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水平,做到见解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

领悟阅读的精髓: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习得的不仅是知识与观点,而且是支撑知识观点的思想框架与运思方法,以及在最深层面上人文主体的个性创造、意志决断与情感态度。

阅读量和读后感:民硕骨干学生从“民族教育学院学生必读书目及阅读文献推荐目录”中每学期可以选择3本或以上内容,阅读后各写近3000字或更多的读后感。预科一二三班学生每学期可选2本或以上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其他班级学生每学期可选1本或以上内容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所有学生也可以选择目录以外的书目阅读后写出读后感。

六、阅读评价

阅读评价应是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学生要整理好读书成果,包括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收获、阅读的质疑,以及对自己的阅读评价,附上所做的摘抄、札记、书评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审阅读书成果,解答读书疑问,引领阅读门径,客观评定成绩,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活动。

阅读评价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事实求是,标准适度,公允地衡量不足和潜力,恰当地表达阅读期许,并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创造性阅读。

评价内容应根据阅读要求,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首先检查学生的阅读量和读后感是否按要求完成,进而考查其阅读的态度、习惯、方法和能力等,最后对阅读成效做出总体判断。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查阅批注、摘抄;批改札记、书评;开展宿舍、小组、班级的阅读交流;举办阅读讨论、汇报、演讲、征文、成果展示等活动。

评价结果用等级加上描述性语言来表达,其成绩在每学期期末纳入学生的学业综合考评中。(附:民族教育学院阅读评价表)

七、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阅读活动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关注多民族文化成果。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视野,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积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史的图景。多民族文化标志着文化内部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要让学生以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学会尊重和欣赏文化内部的多样性现实,去除我族中心主义对多民族互动关系的遮蔽,探究多民族文化交流互动而带给他们各自的促进作用,给予各民族文化成果以客观、历史的评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民族观。

(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使阅读成为一种全身心的素质和修养的陶冶。大学时期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量和阅读深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要充分认识阅读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唤起自觉的阅读动机,形成开阔的阅读视野。

(三)发挥学生之间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阅读风尚。阅读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但是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伙伴之间的交互影响,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意义的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在宿舍、教室常有学生彼此推荐而争相阅读某一书刊的情况出现,尤其是舍友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学生中的热爱阅读者有带动效果,其学识往往成为其他同学的羡慕对象,激励他人见贤思齐。此外,阅读类学生社团也可以聚集志同道合者,有利于阅读风气辐射扩展。

(四)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根据阅读主体的层次性,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教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督促学生的阅读过程,检查学生的阅读结果。当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其向理想的活动目的努力,要使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阅读从盲目随意转化到有的放矢,使民硕骨干生的阅读从深广宽厚转换到学术研究。各专业任课教师在专业学科的讲授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并加以指导。

(五)加强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引导。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许多学生上网的时间要多于纸质阅读的时间,而且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多媒体阅读等成为新兴的阅读方式,其发生频率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纸质阅读。但网络搜索式、浏览式、浅尝辄止的阅读,也会造成阅读兴趣泛化、阅读能力钝化等负面效应。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引导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有效地利用 “网上数据库”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网”等阅读资源,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精品讲座视频和名家博客等,掌握网络导航、网络信息采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网络在大学生阅读过程中更多的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六)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话。可以适时地举办阅读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教师介绍经典名著,传授阅读方法,分享阅读经验。或组织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有公开表达阅读心得的机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或以板报、专刊、展览会等形式展示摘抄、札记、读后感等阅读成果,让学生观摩比较,择善而从。或组织阅读征文比赛,奖励优秀,树立阅读榜样,引导阅读活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凡此种种,促使校园阅读常动不息、活力焕发、生机盎然。     

附:民族教育学院阅读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评价

自评

教师评

阅读态度

1、有阅读兴趣,能自觉认真地阅读,感觉阅读是一种乐趣。

2、能根据学院推荐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目标等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3、积极参加各种阅读交流活动,乐于与人共享阅读资源,分享阅读感受。

1、能完全符合三项指标者为优秀。

2、基本符合三项指标者为良好。

3、符合其中二项指标者为合格。

4、三项指标都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阅读习惯

1、有日常阅读的习惯,每天能坚持课外阅读书刊1小时以上。

2、有读书计划的习惯,合理地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进程。

3、有购买和借阅书刊的习惯,勤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得阅读资源。

4、有读、思、写结合的习惯,对阅读的内容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阅读笔记和评论。

1、能完全符合四项指标者为优秀。

2、基本符合四项指标者为良好。

3、符合其中三项指标者为合格。

4、四项指标都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阅读方法

1、能围绕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得其主旨,取其精华。

2、能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阅读经典作品以丰富感知,阅读学术专著以增强学理,阅读科研论文以探寻治学途径。

3、能知行合一,以批注、摘抄、札记等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1、能完全符合三项指标者为优秀。

2、基本符合三项指标者为良好。

3、符合其中二项指标者为合格。

4、三项指标都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阅读能力

1、能熟练地摄取文字信息,能概括、提炼和总结阅读材料。

2、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产生开拓性的思路,提出或解答超出阅读材料意义之外的新问题。

3、能鉴赏和评析阅读材料的思想观点、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特点。

1、能完全符合三项指标者为优秀。

2、基本符合三项指标者为良好。

3、符合其中二项指标者为合格。

4、三项指标都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阅读量和读后感

1、每学期民硕骨干生阅读书籍不少于3本,阅读后各写近3000字或更多的读后感。预科一二三班学生阅读书籍不少于2本并写读后感,其他班级学生阅读书籍不少于1本并写读后感。

2、阅读摘抄、札记能荟萃精要,字迹清晰。

3、读后感见解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

1、能完全符合三项指标者为优秀。

2、符合第1项,基本符合第2、3项指标者为良好。

3、符合其中两项指标者为合格。

4、三项指标都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附加评价

在各类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纳入评优指标

总体评价

上一条:《团结之声》征文活动

下一条:关于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的通知